要不怎么有这么一句话呢,说像小孩子一样简单纯粹。
你看,只要一块喜欢的糖果,只要妈妈给那么一点悄悄的偏心关爱,就算这一天前面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再不愿意吃的“苦”,也可以一下子一笔勾销,真的太容易满足了。
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小孩子的爱也很简单。
陶向予心里感慨着,其实她总喜欢跟小孩子逗着玩,也有这样的原因。困顿潦草的生活洪流中,多少能从他们身上汲取一些简单快乐的能量和简单纯粹的爱,来支撑她屹立不倒。
“妈妈,外公。”
这边刚闹完安静下来,另一个小团子突然就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
比起他哥的厚脸皮爱撒娇,赵健康小团子总是显得比较稳重冷静。
哪怕喊人的时候嗓音是又奶又甜的。
“诶,宝宝。”陶向予立马朝小儿子伸出了手。
赵健康走近一看哥哥被阿妈抱着坐在腿上,就自动停在身边,只拉住阿妈的一只手。
懂事得让人心疼。
“上来上来,妈妈抱。”陶向予倒是母爱大爆发,把大儿子腾到一边,让出了一条腿要小儿子也爬上来抱抱。
“不了,很重的,阿妈辛苦。”健康小团子奶声奶气有理有据地拒绝了。
在场的两个大人听了都十分感动欣慰。
“我们健康好像才是哥哥吧。”陶新军如是说。
“有可能,当时出生的时候他俩就差几分钟,也许是记错时间了。”陶向予煞有介事的顺着搭话。
“不可愣!”果然赵平安就上钩子了,把眼睛瞪得灯笼那般大。
这小子是有点大哥瘾在的,虽然自小知道自己和赵健康是双胞胎兄弟,几乎是同时出生的,只不过他比赵健康快了那么一小会儿先从他阿妈肚子里出来,所以他才比赵健康大一点,是赵健康的哥哥。
一直以哥哥的身份自豪的赵平安,怎么能允许这个事情被推翻呢!
这无异于天都塌下来了!
虽然陶向予根本不能理解男孩子为啥这么执着于争这种大小,但时不时就爱拿这个事儿来逗自家大儿子,特别可爱。
一逗一个准,每次一逗就发毛,这次也不例外。
这时候,也不用陶向予去哄,赵健康一看自己便宜哥这样,马上就凑过去拉拉他哥的小手,摸一摸拍一拍,再叫声:“哥哥。”
都不用说别的,赵平安的炸毛立马就被抚平了,也拉拉弟弟的手,说声:“弟弟乖。”
第一次见这种场面的陶新军:“……?”
早已经看过很多次见怪不怪了的陶向予:“……基本操作。”
赵健康是真的懂如何顺毛这件事的,把他哥拿捏得死死的。
“真的很懂事我们健康,妈妈奖励你一块糖。”见兄弟俩兄友弟恭完毕,陶向予摸摸小儿子毛茸茸的脑袋瓜,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水果糖。
水蜜桃口味的,比葡萄口味的还好吃!
赵平安:“……”刚是谁说水果糖只给我一个人吃的!信了你的邪!
赵健康接过水果糖,拉着陶向予的手晃了晃,很镇定地说:“谢谢妈妈。”
陶向予晃回去,又笑道:“不谢,我们健康真的很有礼貌。”
赵平安:“……”嘴巴里的水果糖突然就不香了怎么回事?
“健康,你怎么不拆了吃呢?”
看弟弟拿了水果糖也不吃而是放进裤子的兜兜里,赵平安很不解,是水果糖不好吃吗?世界上怎么有人拿到水果糖能忍住不马上吃掉的啊!
“待会要吃饭了,这当然要留着改天再吃呀。”赵健康一本正经地回答他哥的笨蛋问题。
“饭都还没做呢!”怎么就能想到这问题了,赵健康到底什么脑子呀!
虽然是双胞胎兄弟,可兄弟俩的脑瓜子里装的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陶向予也不插嘴,就静静地在一旁听着看着,也感觉很有意思。
“我们健康饿了吗?”过了一会儿,陶向予才开口问道。
“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赵健康比了一根手指头。
“好嘞,妈妈这就去给你们做饭饭呢。”陶向予说罢,就把腿上的小挂件赵平安薅了下来,将他丢在凳子上。
留下赵平安在原地一脸茫然。
刚才他说他肚子饿,又被外公跟阿妈联合坑了一把,又被灌了三杯苦哈哈的茶,就这还吃不上饭呢!
怎么赵健康一来什么都不用说就有糖吃,怎么赵健康一说肚肚饿阿妈马上就去给做饭了呀!
合着这个家只有我一个外人!
陶向予想都不用想自己这一走,赵平安那边该怎么样陷入严重的怀疑人生中。
当然她是不担心的,大儿子虽然有时候面对这些情况会闹一闹,可据她观察,他是从不放在心上的。或者说,这孩子就是天生心眼大,心胸宽广,从不记这些仇。
平时跟弟弟吵嘴斗嘴,可一直都记得自己是当哥的,要保护弟弟,要让着弟弟。
从里面出来,又遇到了小兰跟小辉,他们看小姑姑要开始做饭了,便要跟着她,说给她打下手,被陶向予一人一颗糖打发了。
昨晚麦粒给的那一把糖果,她回家就放房间里了,刚才要出门的时候顺手抓了几颗装在兜里。
还好,小孩子没有什么事是一颗糖打发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颗。
……
这个老屋的厨房是没有单独一间的,就在最外头用木板隔了一个几平方的小隔间,刚刚好搭个小灶台放个小纱橱。
有一个窗口在边上,平时要生火做饭的时候就把小窗打开正好通风散烟。
从前,也就是她还没出嫁的时候,这个小隔间是弄得很粗糙的,他们家当时也没那个条件可以挑剔这些。
当然这也并不妨碍她就在这个十分狭小又十分粗糙简陋的小灶间里练出了一手好厨艺。
后来二哥陶家伟学木匠出了师,就重新设计跟找木材打了全新的隔板,刷了好看的漆。
整个隔间简洁又好看了许多,原本十分狭小最多只能容两个人进出的空间也变大了不少,占用面积却还是跟原来一样的,这也是陶向予第一回认识到木匠的厉害。
不仅如此,家里的木阁楼、木楼梯,包括一些桌椅板凳小柜子,全都由陶家伟一手设计翻修,没花几个钱,但几乎可以说是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