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意思很明确,反正就两州的地盘,就算是打烂了,也对大明未来造成不了太大的损失。等你们南景什么时候整出来一个自己的皇帝,到时候大明再给个册封承认一下就是官方认可了。
所以,南景这两大势力,就毫无顾忌的放开手脚内战。
这一场内战,硬是把富庶的江南给打得产业凋敝,民不聊生。别的不说,就两边各自强行征兵,就把各自控制范围内的青壮给抓捕得差不多了。
没有青壮劳动力,自然没有人耕作,粮食很快就不够了。
粮食不够了怎么办,向大明购买。
军械不够了怎么办,向大明购买。
都打穷了,没银子购买了怎么办?大明会给你贷款,当然,既然是贷款就需要有抵押。于是,南景的关税、土地税,甚至到最后连人头税都可以拿出来做抵押。
自然,你那税收做出了抵押,我就要安排人过来监督你收税的情况。于是,大明官员堂而皇之地进驻了南景的税务部门,对南景的税收展开了监管。
做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南景其实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部分了,只是还挂了一个南景小朝廷的名义而已。当然,各自势力的军队还在战斗。
不让他们战斗,李睿还不干呢。
这些能为了南景帝位去拼命的军队,将来多多少少会对大明的统治会产生威胁,自然是死光了才好。反正,有了九个州疆域的大明帝国,怎么都不会缺乏兵源的。
不过六个月,到了大明洪武六年四月。
整个南景就已经被打成了一片废墟。
在这个时候,不管是高丘支持的雍亲王还是曹孟支持的怡亲王都打不下去了。经过多次火拼,两方的部队损失的差不多了,而且为了征兵、训练、购买兵器,两方的银子都花光了。
哪怕从大明借贷来的银子也没有了。
但是,拼到这种程度,双方已经结下了死仇,再和解也是不可能了。
想拼下去却无力,想结束却又不可以。不管哪一方退让,得胜的一方都不可能让失败退让的那一方的所有人活下去。
怎么解开这个死结呢?
自然,高丘这时候就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
经过高丘的不断安排,雍亲王的势力总是比曹孟支持的怡亲王要差那么一点点,虽然不至于一下被怡亲王的部队扑灭,但在经过多轮火拼后,再想胜利就已经是黄粱一梦了。
在这种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若是没有外援就必败无疑的情况下,高丘觉得自己等待已久为大明立功的时机来了。
于是,他规劝自己支持的雍亲王,直接向大明求助。
高丘的理由很正当,也很简单,但却直指人心:
“启禀雍亲王,向大明求救,并不丢人,哪怕最后不能成为南景的皇帝,哪怕南景最后被大明吞并,但我们至少能保住南景最后的苗裔。若是不走这条路,被怡亲王获胜,那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况且,若是我们失败,您认为,大明会允许怡亲王真的当上南景皇帝吗?所以,我们不如直接向大明求援,并自削皇帝尊位,求一王侯之位来保全身家富贵。”
雍亲王最近一直惶惶不可终日,老是做梦被怡亲王给嘎了。在死亡的威胁和对争夺南景皇位死心的情况下,被高丘一番话给说服了。
于是,大明洪武六年五月,雍亲王所属势力率先向大明求助。
李睿在看着手中南景雍亲王的求助信,与其说是求助信,不如说是一份投降书。
整个书信的意思就是,只要大明帮助他剿灭怡亲王,让他雍亲王成为南景皇帝后。他就自废皇帝尊号,只愿意做大明的臣子,而且把南景二州奉献给大明,以求戴罪立功。
看着这一些,李睿的心里却是在想,如此简单的谋略却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效果,几乎是不用动用大明的一兵一卒,就能全取南景全境,关键是南景皇帝自己让出来的,老百姓也只能说南景气数已尽,而不能怪罪大明的改朝换代。
这么有效的谋略,若是不在垣国再来一次,岂不是太可惜。
而且,老皇帝去世,若是有着正统地位的太子也去世,各个皇子必然会为了那个皇位去争,去强。
这是人性,是不可避免的。
大明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其中一个争夺皇位的皇子的势力太大。若是这一个皇子具有碾压其他皇子的实力,那垣国还是乱不起来。
必须有和他势力地位差不多的皇子出来竞争,甚至在国内打起内战,这样才能消耗垣国的国力和元气。
到时候,哪怕垣国皇子不像雍亲王这样直接让国,大明军队进攻的时候,垣国的军队也必然缺乏顽强的斗志和决战的意志了。
你连效忠的人都没有,你打那一门子的仗。或者,你效忠的人其实就是一个篡位夺权的小人,一旦外部压力过大,你在对小人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势必会倒戈,最起码会放下武器投降。
那样,明军的伤亡必然大幅度减少,攻击难度也会极限降低。
不像现在,北伐都打了快一年了,开始还算是势如破竹,但是到了没有被明军土改政策渗透的州郡,明军攻下垣国一个郡城都要费老大的气力,伤亡不少不说,关键是耽误了灭亡垣国的时间。
而且,垣国越到北方,越是游牧为主,土改工作队,对这划分草场却是没什么经验,也不能让垣国老百姓快速归心。
眼看北伐就要陷入持久战,李睿心里也是有点着急。虽然大明不是打不起持久战,但整个世界的态势却不会给大明很多的时间。
若是不能速战速决,让周边其他国家找到了破绽,也是会冲出来捡便宜的。那样,情况就复杂了。而且,大明的国力在对垣国和南景使用后,已经近乎到了极致。
毕竟,穷兵黩武之后,就是人口锐减、百业萧条。
所以,若是大明军队再进入第三条战线,大明的经济恐怕也是负担不起了。
“告诉高丘,那个南景雍亲王的求救,朕允了。”李睿对身边伺候的铜人吩咐道:
“要参谋部拟出对南景的方案,怎么支援,怎么打击那个反王,最后是怎么肢解南景?那个雍亲王,在事情办完后,迁移到幽州去居住。高丘继续留在南边,负责荆、琼两州的重建。
另外,把垣国大都的所有情报拿过来,再去叫汤和、朱金炫、程景、沐英进来,商量一下垣国的事情。”
“是,奴才这就去传令。”执勤的铜人立即躬身行礼后离去。
李睿的身边没有用太监或者宫女,依然使用的还是起家时候的铜人。原来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扈三娘可以充当一下侍女,结果去年扈三娘也怀孕了,为了给孩子和扈三娘一个交代。
现在,扈三娘也是李睿后宫中的妃子了,由于扈三娘虽然一身武功却性格温柔,李睿干脆就给了她一个柔妃的头衔。
扈三娘在孩子满月后,就多次提出要继续当李睿的侍女,随时在他身边保护他,但被李睿拒绝了。
以前没有名分还好,现在要一个妃子随侍左右,不说刚出生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就这妃子随侍,皇后欧阳楚楚和贵妃利明兰恐怕就都要吃醋。
李睿倒不是怕两女吃醋对自己不好,而是上一世看过的无数宫斗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李睿小心。
两女吃醋后,必然会为难扈三娘母子,一个皇后,一个贵妃,一旦真铁了心为难扈三娘母子,那这母子两人在后宫的日子就过得艰难了,若是有什么闪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李睿现在身边都是侍卫在做事,甚至连一个女侍卫都没有。
当然,李睿身边没有女人,后宫那边自然是有宫女服侍李睿的皇后和妃子的。
“金炫,听说山东郡哪些逃走的梁山好汉都投降,在你麾下做事?”李睿对一起议事的朱金炫说。
“是的,陛下,这些人已经没有军队跟随他们了,只有一些独门功夫,臣觉得若是用得好,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反正臣也是干这统御江湖绿林的事情,就把他们留下来了。”
朱金炫听到李睿动问,自然是毫不隐瞒的禀告。他可不敢在李睿这里耍任何心眼,事实是怎么一个样子,他就怎么说。
“松江他们都活着?”李睿问。
“启禀陛下,他们都活着,而且经过这么些年的调养,身体都恢复到了巅峰状态,武功也有些精进。”朱金炫答道。
“好,程景师兄,汤和师兄,不管是商队还是地下偷渡,你们安排各种通道,以这批梁山好汉为主力,要虎狮山作为监军,这次的任务就是干掉垣国皇帝和太子,剩下的事情你们和参谋部商量着办。”
李睿也就对这些绝对的心腹直接安排了工作。
“陛下,梁山好汉人数只有五十来人,恐怕实力不够。”沐英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