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给出的理由是,大江以北太过凶险,万一垣国攻破冀州防线,垣军南下到铁骑必然势如破竹,若是大景皇室不早做筹谋,恐怕会措手不及。
一旦有了大江天险存在,根本就没有水军的垣国是攻不破有着数百年传承大景水军的防守地,大景朝廷可以说是稳如泰山。
若是大景不向南迁都,垣军大胜之下,大明虽然是大景的友邦,到时候,为了国家的利益恐怕也会下场痛打大景这个落水狗,和垣国一起共同瓜分大景的地盘。
当然,大明皇帝也很敞亮,直接就在书信中附上了十万两银票,作为对太师说服大景皇帝的酬劳。
恩威并用之下,高丘自然就不得不为大明实际效力了。
其实,高丘心里很明白,大明皇帝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是,却不是全部的理由。
大景立国数百年,遭到数不清的外敌侵扰,但始终屹立不倒的秘诀就是,一旦发生战争的时候,整个大景,人不分男女,地不分南北,统统都会和来敌血战到底。
就是凭借着这种众志成城的决心,大景才从来没有在外敌入侵之下崩塌。
大明皇帝这一招就是釜底抽薪,让大景人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被代表大景的皇室抛弃的大江以北的北方人,另外一部分是大江以南的大景人。
这其实就是让大景分裂,一旦大景分裂,虽然南方有着丰厚的财税收入,但是却没有彪悍的兵源和厉害的战马。以后对北方的战争就只能是依托大江天险用水军来防守了。
想进攻北方,那就是妄想。而一旦北方具有了水军优势,苟延残喘的南方大景就只有灭国一条路可以走了。
高丘什么都看的明白,但是他也不知道,一直虽然弊端丛生,但依然实力尚存的大景,何至于就到了只能保有半壁江山的程度?
回到御书房,完全不知道自己太师小心思的赵钝在那里纠结不已。
他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自己安排人到临安去打前站,必定影响冀州甚至于整个北方军队抗击垣军的军心。
可是,若不早做安排,一旦冀州守不住,垣军铁骑南下,他恐怕还真没有时间从容逃离,到时候狼狈的还是自己,而且,一旦离开京城就要早做准备,该布置的军队要事先带到临安。
否则,这大景天下还是不是他赵钝当皇帝就真不一定了。
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抱着一点侥幸,赵钝迟疑的询问自己的太师:
“太师,这南方诸州调集的士兵,什么时候可以接济的上去?冀州现在的战场还比较稳定,还不至于到这最后一步吧?”
高丘非常有礼貌的说:
“陛下忘了?您并没有发布总动员令,也就是说,南方诸州的军队的动员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现在冀州已经只有三个郡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没有援兵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实在不好说。”
“那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这祖宗留下的家业,我实在是没脸丢弃。”赵钝也说了句心里话,是啊,能挽救一下,谁忍心就这么舍弃了呢?
高丘眼神突然凌厉了起来,对赵钝行礼如仪后,才说:
“请陛下先赦免老臣的罪过,老臣才好说,倒是还有两个办法,但后遗症都颇大。”
赵钝以手附额,这君臣之礼虽然奠定了皇权的统治基础,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可爱:
“都这个时候了,太师还有甚么不能说的?好,朕赦你无罪,说吧。”
听到赵钝赦免自己的罪过后,高丘才说:
“两个办法,一是动用欧阳家的士兵,他们有两万人镇守川州,立即下旨,调到冀州参战。
以欧阳家的实力,半月内,最多一个月一定可以感到冀州。有这两万人,不敢说打退垣军,守住剩下的三个郡还是没问题的,至少,可以争取到南方援军赶到到时间。
麻烦就是,这欧阳家的军队,一向听调不听宣,要是投入到这战场,不管战场发展如何,他们都会越打越强,后面必然尾大不掉。”
赵钝明显是动心了,只是有不到亡国不得动用欧阳家军队的祖训在那里横着,让他无法下定决心。
于是赵钝再次问:
“那另一个办法是什么?”
高丘这次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说:
“借兵,或者说是买兵。”
不等赵钝提出疑问,高丘就自己打破迷面,说:
“找大明借兵,我们用银子或者土地支付费用,这样,我们或许只是需要牺牲一两个州的土地,不会完全丧失大江以北的土地。”
“这倒是一个办法,从目前看来,大明朝还是愿意帮助我们的,那我们用一两个州为代价,挑动大明和垣国的敌对,让他们去打生打死,我们自然就安全了。
太师,这个方法不错。”
“只是,我们不知道大明的胃口有多大?是不是又一个贪婪的垣国啊。”高丘还是有点担心大明的诚信,毕竟从大明皇帝的来信中,高丘就可以了解到,这大明皇帝就是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家伙。
哪知道赵钝一点都不担心,反而说:
“无妨,现在宁州川州都可以给他们,反正朕估计,这两州他们也渗透得差不多了,想必大明早就想拿下了。
那就给他们,不给野狗一点饵料,他们怎么会去咬垣国。
呵呵,大明还当我大景是傻子,暗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朕只是懒得去理会而已。
太师放心,朕自有办法对付那个大明。”
一下拿出两个州,那么大明的疆土就有五个州另四个郡,论地盘已经不小于大景了。
赵钝很自信,大明皇帝是绝对不会放弃这种和平而且是在法理上站得住脚的扩张机会的。
而且,这两个州大景已经统治数百年,老百姓心中肯定是向往大景的,所以赵钝割让起来一点都不犹豫。
因为,赵钝相信,只要不久的将来,垣军退去以后,大景安排一员上将军,振臂一呼,这两个州必然会回归大景。
到那个时候,不但是宁州和川州要回归,就连以前被垣国占领的幽云二州都有可能收回大景。
到时候,最多给大明皇帝封赏一个有名无实的并肩王也就足够了。
赵钝的情报网给他的消息,这大明帝国其实就是大景遗民所建立,而且对大景还向往不已。所以,赵钝自信得很。
看赵钝似乎是拿定了主意,高丘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等下次有机会再劝赵钝南迁了。
见到自己的皇帝,宁可割让两个州给别国,都不愿意启动欧阳家的军队,可见皇帝陛下对欧阳家的忌惮到了何种的程度?想到这里,当下高丘立即拱手拜服:
“陛下英明。”
“这联络大明并商讨请他们出兵的事情,就交给太师你了,放心去谈,多给几个郡也无妨,垣军退去后,拥有我大景文化的大明不足为虑。”
赵钝给高丘稍稍地交了底。
“是,老臣必定全力以赴,请陛下放心。”高丘行礼后立即离开。
这要大明出兵,并且给两个州的酬劳,怎么着也是天大的事情,他要赶紧回去给自己的女婿写信,问问他的看法,并要他把实际情况转交大明皇帝,请大明皇帝定夺。
第二天,高丘等这私信写完发出后,才施施然带着自己的全套礼仪排场公然到驿馆,去求见大明常驻大景的大使郭佳。
三天后,从北宁城起程去幽州路上的李睿就接到了从参谋部传来的梁师道的信件和从民政部传来的郭佳的报告这两份情报。
“看看,这大景皇帝还真是体贴,看我要大婚了,赶忙过来送礼,送了几百万两银子还不够,现在又送土地,真是太客气了。”李睿随手把情报递给了随身跟随的沐英。
沐英是随身跟随李睿,所以这两份情报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一目十行地看完后,沐英笑道:
“这赵钝还真是异想天开,想我们为他去打仗?”
“嗯,不能这么说,人家够下本钱的,给的是两个州啊。”
“这两个州还用得着他给?早就是我们大明的囊中之物了。他倒是会慷他人之慨。”沐英不屑地说。
李睿想的可不止是这一层,李睿说:
“看来这大景的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我们在宁州和川州的行动必然已经引起了大景的注意,着赵钝才这么大方的拿出两州之地给我作为出兵费用的。
传令给汤和,彻查情报部,并且要朱金炫的特种作战部配合,把我们所有实际控制区域内的大景和垣国的密探再梳理三遍。
特别是北宁城和幽州城,若在我幽州大婚后,还有探子存在,就自罚一百军棍。”
“是,我马上传令,只是这大景皇帝的要求怎么回复?”
“呵呵,这大景帝国的皇帝恐怕是没有听说过雇佣兵和自愿兵这些概念,想让我们和垣国死掐,他的大景在中间捡便宜,真是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