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太孙

懒癌一百天

首页 >> 朱明太孙 >> 朱明太孙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雪满风刀 大明日不落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权臣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玄武裂天 明末:边军不退 
朱明太孙 懒癌一百天 - 朱明太孙全文阅读 - 朱明太孙txt下载 - 朱明太孙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0章 人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82章 人才

要说华夏历史上的一些比较大的变迁、开发,也算是有些历史的,这也需要有延续性。很多的时候,那也不只是几十年的时间段,甚至需要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

关中之地在很多人看来可以养活一个中原王朝,不过那样的事情在唐朝之后就有些吃力了。关中的土地越发贫瘠,这也导致了想要养活更多的百姓有些难。

江南之地早就成为了钱粮重地,成为了一个王朝最重要的钱粮仓库。

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江南更是无比重要,这就是大明朝现阶段最重要的赋税之地。

而湖广熟、天下足,这个说法现在可没有,这样的说法是历史上明朝的中后期。

虽说在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出现许多垸田。但是现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才刚刚进入大开发时期,湖荡洲滩被大面积围垦为农田。

将湖广开发成第二个江南,这也是朱雄英的一个抱负,不能只是依靠江南。

至于福建、广东那些地方,虽然气候不错,但是那些地方暂时还不大可能成为主要的产粮区。

想要将那里开发出来,短时间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朱雄英也很清楚,现在的他就算是有权力,也没办法一下子改变生产力和环境。

两广之地,从秦汉时期的蛮荒到唐宋时期的岭南烟瘴之地,到现在还算是适合发展的地方,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朱雄英知道不能一口吃下一个大胖子,得慢慢来。

既然需要慢慢来,那就趁着到了长沙府,就召见一些地方官。勉励地方官鼓励民生,开垦出来更多的良田。除了这些地方官,朱雄英也自然的准备让一些卫所开垦天地。

在明朝可有不少的军屯,这也是老朱最骄傲的地方之一,他的大军纵横天下,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做到自给自足,那就是因为有着大量的军屯。

潭王府此刻看起来无比的威严,甲胄鲜明的卫士守卫着潭王府,文武官员一个个的穿着端重的朝服列队,等待着皇太孙殿下的召见。

张长平来到王府前,大声传旨,“皇太孙殿下升殿,召百官觐见!”

文武百官立刻按照品级和秩序朝着潭王府大殿走去,而朱雄英穿戴着冕服,手捧金镶玉的大圭坐在王座上。要说注意皇家仪态的时候,朱雄英还是可以非常讲究的。

文武官员进入正殿,自然是立刻站好,随即在张长平的高声唱礼当中行四拜礼。

朱雄英平静开口,“兴。”

在百官谢恩后,朱雄英缓缓扫视一圈,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都是朝廷重臣,牧守一方。为官者,当保境安民,方不坠生平所学、不负圣人教诲,方能报陛下知遇之恩。”

这个时候的百官自然跪下,要听皇太孙殿下的训诫了,态度自然也就需要端正起来。

朱雄英这个时候继续说道,“诸位爱卿,莫要辜负陛下期许。”

稍微的勉励了一下地方官,当然也不只是训话那么简单。具体的事情,朱雄英显然也是要问问,尤其是三司长官,这也是朱雄英必须要仔细问一问的。

地方的政事朱雄英此前确实没有插手过,不过现在不同。现在的他已经有着明显的介入朝堂的意思,哪怕看起来是主管五军都督府,可是那也就是明面上的说法。

按照老朱和朱标的习惯,很多的事情显然不会是那么简单。

太子朱标名义上还是观政,可是一直都是在做着理政的事情。朱雄英这个皇太孙要管五军都督府,少不了也要和朝廷六部打交道,那也就要多走动了。

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只要朱雄英历练出来了,必然是大事小事都要关心。不要说什么政事或者军事,皇帝不能只学一样,皇帝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都能处理好。

对朱雄英的教育,老朱和朱标也一直都很明确,这是按照储君的标准和要求来,是为了让朱雄英以后当个好皇帝。而不是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更不是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

朱雄英到底也不是老朱,所以很多的时候朱雄英也不能一味的讲究威严。到底是储君啊,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需要有着一些宽仁,这也是更加符合一些人心目中储君的形象。

哪怕朱雄英未必需要什么人设的营造,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能时时刻刻的都是威严霸道的样子。该宽仁的时候也需要宽仁,赐下酒宴和文武共庆,这也是应该的。

朱雄英的社交不只是这样,作为皇太孙的朱雄英和善的询问了一些长者生活的事情,也仔细问询了民生。哪怕这些看似有那么点流于形式,不过该有的形象肯定还是要有。

而朱雄英这样的一些表现,也让一些长者看起来颇为感动,觉得皇太孙爱民如子、关心黎民百姓,这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储君样子。

地方豪绅也要见啊,虽然朱雄英确实对于一些大地主有点偏见。但是这样的偏见也不至于让朱雄英采取什么极端的手段,只要那些人奉公守法也就行了。

别人一代代积累起来的财富,那不是罪过,不过前期就是奉公守法,要不然朱雄英肯定不乐意。

这时候朱雄英也没忘记士子们,在潭王府召见了一些鸿儒,听着他们吟诗作对或者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以及那么一些在朱雄英看来比较理想化的奏疏之后,朱雄英还是保持着笑容。

表面上的尊重还是要有的,朱雄英有些时候觉得自己的变化其实也挺大的。

以前的他或许会将喜怒表现在脸上,但是现在很多的时候想要通过他的脸色来判断,这就比较难了。现在的朱雄英大概也算是合格的政治人物了,有些个时候就是喜怒不形于色,脸上带着笑容的时候,也有可能心里起了厌恶、杀心。

和一些老腐儒欢宴一场,让不少人以为大明朝的储君们都是‘迷途知返’。

大家对洪武皇帝的怨念太大了,甚至有人哭诉当年洪武皇帝险些将亚圣孟子抬出孔庙。这些人浑然不记得在元朝的时候他们甚至社会地位连娼妓都不如,被列为第九等人。

这些读书人还不满足,觉得大明朝应该学习两宋,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觉得洪武皇帝规定读书人不得商讨国政也不好,读书人就应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就应该建言献策。

读书人的这些心思朱雄英自然明白,只不过浑然不当回事,有些人大概也就是得陇望蜀,总是想着更大的权利。对于现在的事物各种不满,总是想着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读书人想要地位太高,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两宋时期了,就算是元朝时期一些读书人的特权,朱雄英都需要掂量掂量。水太凉这样的暂且不说,东林党也是朱雄英的‘前车之鉴’。

也不得不感慨老朱做的不错,一开始就给了读书人极大的压力,虽说也是不断的拉扯,但是读书人的心气要低了很多。

这些其实也是因为老朱底气足,他不是欺负孤儿寡母的赵匡胤,恢复汉家正统的老朱也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在意一些人,那些人也没有资格和老朱去争取。

对于这些事情,朱雄英自然也就是心里有数。因为老朱的得国之正,也会让朱标、朱雄英这些后继之君底气十足,他们暂时不需要太担心文官集团的崛起。

只要不出现‘留学生’一鼓作气的葬送武勋集团,文官集团百十年内就别指望强势,更不要指望着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去左右朝堂。

丞相制度被废除、武勋无比强势,文官集团现在还是伏低做小的更加合适一些。

朱雄英也是心里有数,武勋可以依靠,但是指望勋贵治理地方也不太好。

治理地方还是需要文官、需要读书人,朱雄英也需要配合好老朱。老朱这些年建国子监、开科举,自然也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一些文官体系。

岳麓书院肯定还是要去的,一些老腐儒对于朱雄英,那也就是吉祥物了,就是做个样子。而那些尚在求学的士子,这些才是朱雄英关心的焦点。

作为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未必就是各个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不过只要能够培养出来几个造福一方的官员,朱雄英就可以接受了。

勉励一下那些读书人,这也是朱雄英该做的事情。而皇太孙要到岳麓书院,这更是让学子、教习感觉到激动和期待。据他们所知,皇太孙殿下此前甚至连应天府和中都凤阳的国子监去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而现在他们就可以骄傲了,看起来岳麓书院这个四大书院之一,果然是有地位。

这些士子会不会骄傲,那是他们的事情,而朱雄英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

皇太孙鼓励士子进取、督促他们上进,那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大明朝,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来 我在末日躺平了 玄鉴仙族 沧元图 你一出租司机,比我们警察还能抓 莲花楼:少年江湖 咒术回战:我夺舍了宿傩 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穿成农家老姑娘,怀着崽崽去逃荒 港片:洪兴大佬的正能量系统 权宠天下王爷王妃又怀孕了 天下凶神 穿书七零?不怕!咱到哪都能潇洒 超A重生:帝国给我发对象 嫡女善谋,御夫有道 名门艳旅 协议结婚,大佬靠读心把我拿捏了 捡到一个生子系统后,我宠冠后宫 空间渔夫 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锦衣谍影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三国:从赤壁之战开始平步青云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寒门宰相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黑魔法三国传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秦始皇荡平六国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古今名人记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朱明太孙 懒癌一百天 - 朱明太孙txt下载 - 朱明太孙最新章节 - 朱明太孙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